(3)

   抗战时期,童年王鲁云眼中的父亲。


    王耀武的一生在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。他带着74军打遍了大江南北,以上高、常德、雪峰山三战最为出色,凭战功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山东省政府主席。因为王耀武在抗战中的战功尤其显赫彪炳,所以当时有“宁碰阎王,莫碰老王”之谓。1945湘西会战雪峰山战役的胜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。正是这一战役的成功,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,这是一般黄埔同学望尘莫及的,当时他年仅40岁。19458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9月初王耀武作为长衡地区受降长官,接过了日本第二十军指挥官坂西一良中将呈上的指挥刀。作为一名中国军人,王耀武从一个师长开始,历战而至方面军司令官,亲身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次战胜外敌,并以战胜国将领身份受降。他的74军被誉为“抗日铁军”。在整个抗日战争中,国民党军队里只有74军逢战必有战功。

    作为王耀武唯一的女儿,王鲁云于抗战爆发前两年(1935)出生,她的童年生活也是伴随着抗日烽火度过的。“我在江西南昌出生,是父亲的第三个孩子。”王鲁云女士缓缓地叙述,“我小时候跟着父亲的部队走,贵阳、桂林、长沙、汉口……都去过。父亲偶尔会回家来。一回家时,总是先把我抱起来,因为我是他唯一的女儿嘛。他是一个仁慈的父亲。作为军人,总是有点脾气的,但他平时语调多是平稳的,性格爽朗。他喜欢跟小孩子玩,老笑。有一次,他抱起我来让我说山东话,我就说了,他听后哈哈大笑,用标准的山东地方话说:‘你的山东话还不行啊!’每逢我的生日,尽管他很忙碌甚至‘过家门而不入’,但总会细心惦记,总要托人送回一两样小玩意哄我开心。这些东西因为离开济南之前行色匆乱,都已经散失了。”
 

    在童年王鲁云记忆中,父亲回家之时,他的妻子郑宜兰总会给他煮一顿好饭。郑是福建人,平时吃南方菜多,王耀武一回来,她肯定会做山东菜,比如水饺啊什么的。王耀武在家时,还会有很多人来找他,“他会从早到晚都在忙,有来报告各种事情的,有的穿军装,有的着便衣。”


    王耀武治军恩威并用,在个性上自信、倔强、好胜,有山东人特有的豪爽、直率,而且难得的是,他的私生活极其严谨。王鲁云也提到,虽然王耀武与戴笠私交很好,但私下里却对其人渔色、暴虐等负面颇多微词。“父亲前半生事业中有母亲郑宜兰的影子,他们两人素来相敬如宾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高级军官金屋藏娇者比比皆是,父亲却从不拈花惹草。”王鲁云女士说,“父亲本人虽也不能免俗,广开财路,但从未骄奢淫逸、中饱私囊。”她提到,有一次,她亲眼见到父亲穿着一双新布鞋在污水里踩来踏去,颇为不解,就问缘故。父亲告诉她,小时候家里穷,母亲一人操持全家,节衣缩食,一双新布鞋总希望它能延长寿命。因为鞋底是细麻绳纳的,干透了的麻绳耐力有限,猛一用力,很易折断。所以,穿了新鞋就要在水里踩一踩,让麻绳吸足水分,增强韧性,自然也就耐穿了。在生活中,王耀武为人讲求边幅,但平素办公,除非迎来送往、宴请宾朋,否则绝不穿皮鞋,只穿粗布鞋。“父亲不许我们打牌。不许任何人(打牌)。有一次我不小心暴露了出来——— 毕竟我是小孩子嘛。那一次,父亲照例把我抱起来问:‘家里都好吗?’我说:‘很好。母亲也没有打牌。’——— 这一句话漏了口风。父亲于是和母亲吵嘴。这也是我记忆中他们唯一的一次吵架。”

    王鲁云回忆说,“父亲一直在抗战前线,一年当中也就回来三四回。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,有一次他回家里来,很难过的样子,说某某卫士长牺牲了,这个卫士长是我们大家都认识的,所以我们跟着也很难受。这一点我记得比较清晰。”

 

返回上页

 

返回主页

生平家谱

历史回顾

作人作战

抗战功勋

视频纪实

后裔延续

战役风云

联络我们